导入数据...
“多学科视阈融合创新实验课·清廉里的中国”备课组 第八次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5-03-03 08:53:2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纪检监察学院   查看:78

 2025年2月26日晚上21:00-22:30,纪检监察学院“清廉里的中国”备课组线上开展第八次集体备课会。参会人员包括刘勤、黄尚军、程雪姣、叶玉莎、颜信、梁晨晨、曹金容、刘玉茹、陶奕霏、周其驰等。会议由纪检监察学院副院长刘勤教授主持,旨在深入剖析和完善《清廉里的中国》系列课程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交流教师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困惑和挑战。

学院督导黄尚军教授分享经验并提出关键问题。他指出,“清廉里的中国”系列课程预计九月份正式上线,为确保按时上线,老师们需加快准备进度务必在七八月份完成课程录制工作此外,黄教授还分享了舞蹈学院、音乐学院相关系列课程设计的思路,引发了参会老师们对于课程特色设计的思考。他强调,多学科视域融合创新实验课核心在于解决立德树人和美育的问题。备课老师们在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学院课程“立德树人”作用的同时,要增添学院特色,丰富课程内容创新课程形式。同时,他还建议课程建设参考教学成果奖的思路,重点抓好科研成果和精品课程的建设,注重过程性记录。

随后,备课组老师围绕上述问题各抒己见。颜信老师提出了丰富课程内容的方法,如深挖巴蜀官员廉洁行为和反腐败故事以凸显纪检监察学院学科特色拓展典型人物典型方面,讲好中国廉洁故事。梁晨晨老师针对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发表看法,指出目前课程设计板块之间缺少联系、形式上略显单薄、理论和宣创新性不足。程雪姣老师则分享了自己在备课中发现的两方面的问题方面是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缺少到发力点;一方面是当前课程内容与纪检监察专业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曹金容老师提出以下两点建设性建议:一是讲授内容尽量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二是尽早主题、题目,以便后续准备和实施工作的顺利开展。叶玉莎老师分享了三篇《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的三篇文章,这些文章昭示了新时期廉洁文化发展的新方向。她还提出“清廉里的中国”系列课程应加强与相关实务部门的合作联动。

最后项目负责人刘勤教授进行了全面总结。她充分肯定了“清廉里的中国”前七次集体备课所取得的重要成绩以及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明确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迫切问题。比如,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科特色还未充分体现,还没有找到纪检监察学科特殊性的发力点。她进一步强调,课程内容设计应结合纪检监察学科特色,突出政治性和政策性,同时充分体现老师们的个人特色和优势。此外刘勤教授还引导大家深入思考:当前课程内容和着眼点如何支撑起“清廉里的中国”这一选题?能否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如何把握“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之间的关系,以及“自我革命”到“社会革命”的关系,进而明确官员的廉政和老百姓的廉洁之间的关系。针对课程录制,刘勤教授重新作出安排与指导要求基于以上认识来调整思路和补充资料。

本次会议不仅进一步详细落实了《清廉里的中国》系列课程设计和具体实施方案,补充了相关资料,还在一定程度上及时修正了团队的方向偏差,是一次及时的“头脑风暴”。此次会议对于《清廉里的中国》系列课程的录制纪检监察学具体二级学科方向的凝练,乃至教学团队的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周其驰   审核:刘勤   终审:毛张燕